推進新時代中西部高等教育全面振興——專訪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教科文衛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會長杜玉波

2022年03月07日 11:02 來源:中國教育報

P020220307307130112626.jpg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教科文衛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會長杜玉波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把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在促進共同富裕進程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3月5日,李克強總理也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支持中西部高等教育發展。兩會期間,圍繞“推進新時代中西部高等教育全面振興”這一重要問題,本報記者對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教科文衛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會長杜玉波進行了專訪。

推進中西部高等教育全面振興是實現教育現代化和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記者:我國已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了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您怎樣看待中西部高等教育在實現教育現代化、推進共同富裕進程中的地位作用問題?

杜玉波:在我國高等教育的版圖上,中西部高校占全國高??倲档陌霐抵?,是名副其實的“半壁江山”,是中西部全面振興的戰略內生力量,承擔著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撐的重要使命,影響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總體進程。中西部高等教育的全面振興,關乎經濟社會發展、國家安全穩定、民族團結和多元文化融合等重大戰略和核心利益??梢哉f,沒有中西部高等教育的現代化,就沒有教育乃至國家的現代化。

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更是全體人民的共同期盼。促進包括高等教育在內的區域協調發展,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內容,是推進共同富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途徑。沒有中西部高等教育的全面振興,就無法全面縮小區域差異、城鄉差異,就無法實現共同富裕的奮斗目標。

“十三五”期間中西部高等教育取得長足發展但仍有短板和不足

記者:近年來,黨和國家相繼頒布出臺了一系列戰略舉措,總體指導和有效支持中西部地區高等教育發展,您認為取得的主要成績和未來發展中存在的短板有哪些?

杜玉波:成績主要體現在,擴大了高等教育資源,改善了辦學條件,提升了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能力?!笆濉逼陂g,中部地區普通高校增加49所,西部地區新增92所。以部省合建的新機制新模式,重點支持尚無教育部直屬高校的13個省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14所高校建設。啟動中西部高?;A能力建設工程,累計支持173所高校教學基礎設施建設項目300余項,累計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107億元。

但是客觀地講,與東部地區高等教育相比,與中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相比,與“十四五”規劃提出的高質量發展目標相比,中西部高等教育仍存在明顯差距,集中反映在以下方面。

從辦學經費投入看,2020年全國普通高校生均一般公共預算教育事業費支出為2.1萬元,其中東部地區2.3萬元,中部地區1.6萬元,西部地區1.7萬元。中西部地區明顯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與東部地區差距仍然較大。從高水平大學分布來看,教育部公布的新一輪“雙一流”建設高校中,東部地區較上一輪新增5所,共入選92所,省均8.4所,占總數的62.59%;中部地區新增5所,西部地區無新增,中西部高??偣踩脒x55所,省均2.8所。中西部與東部的差距明顯。從教師隊伍建設來看,2020年,全國普通高校專任教師研究生學歷以上占比65.17%,其中東部地區為69.98%,中部地區為60.31%,西部地區為61.6%。中西部與東部仍有一定差距。從科技創新能力看,2020年在校均專利出售金額方面,東部地區高校是中西部地區的約3倍;在校均技術轉讓實際收入方面,東部地區高校是中西部地區的約4倍。從受教育程度看,“七普”數據顯示,2020年15歲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全國為9.91年,低于9年的省份均在西部地區;全國每10萬人中擁有大學文化程度人數為15467人,低于1.2萬人的省份均在中西部地區。這些指標只是揭示了中西部高等教育發展的一些顯性差距,更深層次的差距和短板往往是在理念、機制、環境上的,需要我們在科學研判的基礎上主動作為、奮力突破。

推進中西部高等教育全面振興的主要發力點

記者: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有效激發中西部高等教育內生動力和發展活力,推動形成同中西部開發開放格局相匹配的高等教育體系?!笆奈濉币巹澗V要提出,要優化區域高等教育資源布局,推進中西部地區高等教育振興。您對如何建設同中西部開發開放格局相匹配的高等教育體系有什么建議?

杜玉波:建設新時代的高等教育體系,中西部地區高等教育的高質量發展是重中之重,需要我們堅持戰略思維,強化系統意識,調動多方資源、多措并舉形成合力。其中,我認為當前最關鍵的是要從以下3個方面發力:

第一,要系統謀劃、整體推進,把黨和國家的支持政策轉化為強大的發展動力。既要以“國之大者”的胸懷,謀深謀遠謀實,把中西部高等教育全面振興作為重大政治任務抓實抓好;又要解放思想,提升站位,從緊盯高等教育自身發展的“小圈子”,提升到服務中西部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戰略發展的“大格局”上來。

具體來講,一要從國家層面積極調整優化區域高等教育戰略布局、加快完善中西部高等教育發展機制,加大對中西部高等教育發展的政策支持力度。深入推進新一輪“雙一流”建設,完善教育部、地方政府、合建高校、對口合作高校四方聯動的部省合建機制,發揮部省合建高校集聚輻射帶動作用,引領中西部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二要集中力量加強中西部高?;A能力建設,在政策引導、資源投入上打破常規,特事特辦,支持西部高校引進急需的高層次人才,以強有力的舉措將資源向中西部地區傾斜。三要推動高校集群發展,發揮高水平大學的龍頭作用和區域高校集群的溢出效應,帶動引領中西部高等教育的整體發展。四要建實專業集群,以國家重大戰略、關鍵領域和社會重大需求為重點,引導中西部高校調整優化學科專業結構,打造特色優勢專業集群。

總的來說,在政策層面還需要更大力度加強對中西部地區的支持。同樣的項目或平臺,給高等教育資源“富裕區”是“春風送暖、錦上添花”,而給高等教育資源“薄弱區”則是“旱逢甘露、雪中送炭”,甚至還能夠起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重要作用。當然,在實際工作中也要注意,中西部高校要立足自力更生為主,不能再有“等靠要”的思想;要因地制宜,創新適合中西部的發展模式,不能簡單模仿他人走過的老路;集群發展要“攥緊拳頭砸下去”,真正解決問題,解決真問題,不能搞擴張、鋪攤子。

第二,要精準施策、輸造結合,探索走出一條適合中西部高等教育的特色發展之路。推進新時代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要在“精準”上對接需求,要想國家之所想、急國家之所急、應國家之所需,使高等教育自身發展的“小邏輯”,服從于國家重大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大需求”,既要火眼金睛發現真問題,又要精準靶向展現新作為。

近兩年來,國家出臺振興中西部高等教育的系列文件,中西部高等教育迎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一是要順勢而為、乘勢而上,在政策引導、資源投入上打破常規、特事特辦,強化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的政策供給、制度供給,加大優質資源傾斜力度,精準扶持,不能搞大水漫灌。二是要輸造結合,不斷增強中西部高校自主發展能力,培育中西部高等教育造血基因,探索特色發展模式。三是要敢闖敢創,破除“西部意識”,不能因環境條件而束手束腳、規避改革。四是要聚焦區域發展急需,推動中西部地區高校融入區域創新體系,加強協同創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和鼓勵高校深度參與鄉村振興。

總之,我們要將高等教育振興成效轉化為區域經濟的支撐能力,走出一條立足地方、扎根地方、服務地方,具有內生動力和發展活力的特色發展之路。

第三,要多方協同、凝聚合力,全面推進中西部高等教育的高質量發展。推進中西部高等教育全面振興,不是高校的“獨奏曲”,也不是中西部地區的“獨角戲”,而是以政府為主導,東中西高等教育聯動發展,政府、高校、企業、科研院所等共同參與、協同推進的“交響樂”。

扎實推進落實黨中央的戰略部署,需要我們進一步貫徹落實任務分工,凝聚發展合力。一是要適度打破省域界限,主動對接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在西北、西南、中部三大區域分別布局建設高等教育創新綜合平臺,共建共享優質教育、科研、人才資源。二是要加大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強化經費投入,抓住教育新基建契機,政、產、學、研多方發力,構建多方協同的高等教育新生態,激發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新動能。三是要深入推進對口支援和資源共建共享,建立東中西部高校全國性對口支援對接平臺,精準實施對口支援。四是要堅持西部高等教育向西看的戰略布局,將地緣政治優勢擴展到教育開放的多元格局中。支持中西部地區與“一帶一路”國家等加大教育合作交流力度,發揮區位優勢,打造屬于中西部高等教育的國際化模式和教育開放新格局。

進入新發展階段,中西部高等教育前景廣闊、未來可期。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切關懷和堅強領導下,在中西部地區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重視支持、高校廣大師生員工的共同努力下,相信中西部高等教育一定能夠突破“振而不興”的困境,實現真正的高質量發展。

作者:中國教育報記者 劉琴 高眾

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中文字幕无码